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政策 ? 正文

重慶擬定2024-2026年用戶側光伏裝機規模目標

核心提示:2月8日,重慶市經信委印發《重慶市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文件提出,到2026年,全市數字

2月8日,重慶市經信委印發《重慶市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文件提出,到2026年,全市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標志性項目。完成1000個以上用戶側光伏和儲能、虛擬電廠、綠色工廠、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示范項目,用戶側儲能規模100萬千瓦/200萬千瓦時。

關于用戶側光伏裝機規模目標,文件明確,到2024年累計裝機規模大于90萬千瓦,到2025年累計裝機規模大于120萬千瓦,到2026年累計裝機規模大于150萬千瓦。

文件要求,完善省間、市內綠電(綠證)交易機制,促進全市綠色電源企業完成可再生能源建檔立卡,推動市內各類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參與綠色電力交易。

同時,加快建設一批用戶側光伏和儲能項目。全面梳理產業園區和工業企業廠房屋頂資源,鼓勵在屋頂面積充裕、具備電網接入條件、電力負荷較大的新建產業園區和工業廠房屋頂,連片推進用戶側光伏項目建設。鼓勵工商業用戶和充換電設施建設用戶側儲能項目,加大力度推進“光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應用。支持企業因地制宜推進用戶側燃機項目建設,鼓勵建設“冷熱電”三聯供示范項目。優化各類用戶側能源項目核準(備案)和并網手續,推行項目并網“一站式”服務,在全市范圍內打造一批用戶側儲能建設示范區縣、園區和示范單位。力爭到2026年,全市新建廠房屋頂用戶側光伏覆蓋率超過50%(示范區超過60%),全市用戶側光伏裝機累計超過150萬千瓦以上,用戶側儲能規模100萬千瓦/200萬千瓦時。

加快建設實施一批典型應用場景(項目)。圍繞數字能源產業發展,聚焦源網荷儲一體化應用,在用戶側儲能、虛擬電廠、綠色工廠、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打造1000個以上的數字能源低碳典型場景,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標志性成果,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的良好氛圍。

重慶市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行動方案

(2024—2026年)

(征求意見稿)

數字能源是信息技術(主要指物聯網技術、數字技術)和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有效措施,對于提高能源生產、使用等環節效率,促進城市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打造具有重慶特色的數字能源低碳示范城市,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工作部署,以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為著力點,圍繞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源網荷儲”關鍵環節和典型應用場景(項目),大力提升能源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創新水平,加快全市能源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發展,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建設具有重慶特色的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重慶力量。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發揮政府統籌作用,加強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頂層設計,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數字賦能,融合創新。推動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能源供給、保障、調度、消費等各環節的創新應用和融合發展,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安全高效,綠色引領。堅持安全底線,提高能源行業整體效能和安全水平。加強數字能源項目建設和綠電交易,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試點先行,產業協同。強化示范區和示范單位的引領作用,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2026年,全市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標志性項目。完成1000個以上用戶側光伏和儲能、虛擬電廠、綠色工廠、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示范項目,公共領域車輛基本實現電動化,工業領域綠色智能工廠建設步伐加快,數字能源產業集聚發展初具規模,初步建成兩江新區和重慶經開區2個數字能源低碳城市先行示范區,將重慶建設成為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數字能源低碳示范城市。

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主要工作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提升用戶側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設市和區縣兩級數字能源智慧管理平臺體系,構建1個市級能源數據匯聚底座,實現能源產供儲銷數據全采集、全感知、全覆蓋,形成能源數據“一張網”,并圍繞新型電力負荷管理、能耗管控、數智雙碳3個板塊,以數字技術支撐虛擬電廠、綠電綠證、新型儲能、車網互動及碳交易等多元協同新業務智慧運營,推動電力、能耗、碳排放管理模式和配置方式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全市數字能源智慧管理平臺體系下,逐步由數字能源低碳城市先行示范區向不同產業結構的區縣(園區)進行拓展,以管理平臺支撐數字能源產業鏈各環節的互聯互動互補、協調運行。完善省間、市內綠電(綠證)交易機制,促進全市綠色電源企業完成可再生能源建檔立卡,推動市內各類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參與綠色電力交易。到2026年,基本形成數字能源智慧管理兩級業務體系,重點能耗企業能源數據接入率達到90%,通過全市數字能源智慧管理平臺聚合虛擬電廠短時削峰能力(2小時左右)達到100萬千瓦,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融合發展對電網安全平穩運行、能源行業提質增效與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的支撐作用基本顯現。(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大數據發展局、市能源局,國網市電力公司)

(二)加快建設一批用戶側光伏和儲能項目。全面梳理產業園區和工業企業廠房屋頂資源,鼓勵在屋頂面積充裕、具備電網接入條件、電力負荷較大的新建產業園區和工業廠房屋頂,連片推進用戶側光伏項目建設。鼓勵工商業用戶和充換電設施建設用戶側儲能項目,加大力度推進“光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應用。支持企業因地制宜推進用戶側燃機項目建設,鼓勵建設“冷熱電”三聯供示范項目。優化各類用戶側能源項目核準(備案)和并網手續,推行項目并網“一站式”服務,在全市范圍內打造一批用戶側儲能建設示范區縣、園區和示范單位。力爭到2026年,全市新建廠房屋頂用戶側光伏覆蓋率超過50%(示范區超過60%),全市用戶側光伏裝機累計超過150萬千瓦以上,用戶側儲能規模100萬千瓦/200萬千瓦時。(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能源局,國網市電力公司)

(三)加快構建智能新型配電網。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為驅動,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路徑,加快建設數智賦能賦效、主配(主電網—配電網)協調發展、結構堅強可靠,氣候彈性強、安全韌性強、調節柔性強、保障能力強的新型電網。加快構建高承載力電網,支撐源網荷儲互動、新能源高比例并網,滿足電動汽車、微電網、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交互式多元主體友好接入需要。加快構建高可靠性電網,提高融合終端、智能開關、低壓備自投等智能設備應用比例,強化網架自治自愈自修復能力。加快構建高透明度電網,推廣智能終端部署,推動用戶側“可觀、可測、可調、可控”全覆蓋。加快構建綠色低廢電網,存量設備加快實施低碳化、無廢化改造,新增設備采用無廢設備。力爭到2026年,在兩江新區和重慶經開區率先建成智能新型配電網示范區,配電網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配電網網架結構標準化率不低于99%,新入網設備100%采用綠色低碳環保設備,用戶側光伏全電壓等級實現可觀可測可調可控,遠方遙控和功率調節穩定可靠,全面提升示范區供電保障能力、多元主體承載能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責任單位:市能源局、市經濟信息委,國網市電力公司)

(四)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發展。提升新能源汽車與電網互動能力,完善智能充放電設施布局,推動充儲一體化建設,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擴大雙向充放電設施規模。強化電網支撐保障,加強高承載力互動電網規劃建設,打造車網互動管理平臺,強化充放電負荷管理,提升供電服務能力。推動車網融合互動示范應用,拓展充儲一體化、智能有序、雙向充放電示范場景。建設車網互動配套生態圈,加強核心技術及裝備攻關,加快推進車網互動標準修制訂,深化車網融合互動商業運營模式。建設規范化管理體系,強化電價激勵引導作用,優化完善市場機制,營造車網融合互動發展的良好氛圍。力爭到2026年,建成充儲一體化示范站30座,完成10個以上車網互動示范項目。(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交通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國網市電力公司)

(五)加快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大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進程,強化政策引導和配套設施支撐,以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綠色化為發展方向。重點推進公務、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機場、駕考駕培、長途運輸、城建物流、礦山、港口等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積極拓寬換電模式應用場景。加快售后服務體系建設,健全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以及維修保養、檢測、充換電等安全標準和制度,中心城區具備條件的公共停車場以及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充電樁全覆蓋,持續擴大高速公路換電網絡覆蓋范圍。鼓勵區縣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各有側重的電動化示范區,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到2026年,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20萬輛,全市新增和更換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等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達到80%,船舶運輸等其他領域電動化比例顯著提升。(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機關事務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委、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市郵政管理局,國網市電力公司)

(六)加快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生態體系。強化川渝兩地協同,深度挖掘氫燃料電池汽車城際干線物流應用場景,加速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城市配送、公交、環衛、港口運輸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持續提升“成渝氫走廊”示范應用規模,川渝聯動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進一步拓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城際干線物流應用場景,盡快打通渝—黔—桂等氫能干線物流通道,加快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積極探索推進長江經濟帶氫走廊建設。在城際高速沿線加快布局加氫站,鼓勵重點區域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增設加氫功能,探索在物流園區等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比較集中的區域,依法依規建設企業自用加氫站,破解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瓶頸。以工業副產氫利用為先導,持續擴大可再生能源制取綠氫規模,積極探索常壓固態、低溫液態、高壓氣態、金屬儲氫等多元化氫氣儲運技術,適時推進長輸管網建設,降低氫氣儲運成本。到2026年,全市建成加氫站20座,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2000輛。(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能源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府口岸物流辦)

(七)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綠色化改造。實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專項行動,強化重點產品、重點行業綠色低碳基礎數據采集應用,統籌綠色低碳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開發基于重點領域能碳監測、綠色工廠梯度培育為重點的綠色場景應用。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深入挖掘鋼鐵、化工、煤電等行業節能潛力,有序推進技術工藝升級,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實現行業能效穩步提升,引導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實施能源低碳化改造,推動園區有效利用余熱余壓資源、提高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推動數字技術在節能提效領域的研發應用,積極構建面向能效管理的數字孿生系統,推動企業深化能源管控系統建設,通過能量流、物質流等信息采集監控、智能分析和精細管理,實現以能效為約束的多目標運行決策優化等。推動綠色化數字化協同發展,打造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化智能化雙化協同發展工廠。力爭到2026年底,全市累計建成數字化綠色化雙化協同工廠40家,新建綠色工廠200家。(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

(八)加快推進數字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圍繞數字能源場景應用和產業上下游鏈條,鞏固發展風電、水輪機、輸變電設備等既有優勢產業,培育發展太陽能光伏、新型儲能電池、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及產品等能源電子相關產業鏈條以及繼電保護設備、智能監控系統等數字化智能化新型電氣裝備相關產業鏈條,并圍繞數字能源運營及數字能源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檢驗檢測等領域,大力發展數字能源相關生產性服務業。聚焦數字能源產業發展和應用場景建設,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共同推進數字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引導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高水平的產業技術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強化數字能源核心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推廣。推進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發展,加快新能源、儲能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育。(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九)加快建設實施一批典型應用場景(項目)。圍繞數字能源產業發展,聚焦源網荷儲一體化應用,在用戶側儲能、虛擬電廠、綠色工廠、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打造1000個以上的數字能源低碳典型場景,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標志性成果,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住房城鄉建委、市交通局、市國資委、市機關事務局、市大數據發展局、市能源局,國網市電力公司)

典型應用場景和項目

1.用戶側光伏儲能燃機(400個)。鼓勵企業和各類單位因地制宜建設光伏、儲能和燃機等用戶側儲能項目,提升用戶側負荷調節能力,其中單個儲能項目裝機超過0.5MW/1MWh、光伏項目裝機超過0.5MW、燃機項目裝機超過10MW。

2.虛擬電廠(150個)。對用戶側光伏、儲能、充電樁、換電站、工業可調節負荷等各類需求側可調節資源聚合管理,實現企業節能增效與電網柔性互動,單個虛擬電廠聚合削峰能力超過0.5MW。

3.綠色工廠(200個)。支持企業通過實施數字化綠色化改造,開展電能替代、加強用戶側儲能項目建設、提高綠色能源比重、培育綠色供應鏈,建設綠色工廠和數字化綠色化雙化協同工廠。

4.綠色交通(150個)。推廣以電力、氫能等新型能源為動力的運輸工具應用,加快推進超快充場站、V2G場站、“光儲充”一體化示范站場、加氫站、高速公路重卡換電低碳物流走廊、中心城區輕卡低碳物流網絡、岸電設施、電動貨輪等相關項目。

5.綠色建筑(100個)。鼓勵建設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推進城市公共建筑在綠色低碳方面進行技術改造和優化升級,每年建成一批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示范項目。

(十)加快推進先行示范區建設。聚焦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支持以兩江新區和重慶經開區為核心打造的數字能源低碳城市先行示范區,率先實施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和項目,發揮先行示范區和典型應用場景的引領作用。推動兩江新區在數字能源管理、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典型應用場景打造等方面發揮綜合引領示范作用;推動重慶經開區以充儲一體化為核心,在打造低能耗公共設施、綠色園區、綠色交通、公共服務、智能微電網等數字能源示范應用場景,引育發展數字能源產業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重慶經開區,國網市電力公司)

兩江新區試點建設數字能源示范區任務

1.打造數字能源一體化平臺:在兩江新區建設多元主體廣泛參與的數字能源一體化平臺。

2.建設綠色低碳產業集聚區:在龍盛新城規劃綠色低碳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高端能源裝備、儲能裝備、智能光伏裝備、新型電力裝備、高效節能設備、先進傳感器等產業。

3.開發示范應用場景:大力推廣用戶側光伏、用戶側儲能、虛擬電廠建設,加快綠色交通、低碳物流和車網互動(V2G)等應用場景示范試點。

4.加快產業技術創新:依托兩江協同創新區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優勢,開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賦能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經開區試點建設數字能源示范區任務

1.打造數字能源應用場景:圍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共性需求,重點打造“充儲配”一體化、低能耗公共設施、綠色園區、綠色交通、公共服務、智能微電網等應用場景,在技術創新、運營模式、發展業態等方面先行先試。

2.引育發展數字能源產業:聚焦發展數字技術、能源電子、新型儲能、節能環保裝備、節能服務等數字能源相關產業,加快培育本土“鏈主”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推進數字能源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3.構建一體化數字能源智慧管理平臺:基于全市“1+3+N”數字能源智慧管理平臺,建設經開區數字能源智慧管理平臺,打造多元主體廣泛參與的數字能源一體化平臺。

4.推進數字能源科技創新:依托市環科院、重郵科技園、重慶地大工研院等研發機構,圍繞數字能源等細分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打造“充儲配”創新圈,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能源技術和產品。

5.夯實數字能源基礎運行保障:從新型電力設施布局、用戶側光伏建設等方面發力,加快電力系統數字化升級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迭代發展,探索天然氣清潔能源智能交易模式,為產業發展蓄勢賦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級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召集人,定期謀劃研究相關重點事項。各項重點任務牽頭單位要成立工作推進專班,進一步細化分解重點任務建設內容,清單化、項目化、事項化抓好工作落實。先行示范區要同步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加大力度推進典型應用場景打造和項目落地。

(二)加強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優化完善分時電價等電價配套政策和電力市場化運行機制,加大用戶側儲能建設、車網融合發展、綠色工廠建設、綠色交通建設、虛擬電廠建設、能源管理綜合平臺等方面支持力度,進一步激發各類主體和設施參與數字能源示范建設活力。

(三)加強試點示范。突出試點效應和引領作用,鼓勵兩江新區和重慶經開區先行先試,加大體制機制改革突破力度,在標準體系和政策體系等方面大膽探索。對先行示范區在政策、項目、資金上給予傾斜,鼓勵市場主體參與數字能源場景項目投資運營,優先將國家重大數字能源產業項目布局向先行示范區傾斜,支持先行示范區優先承接沿海地區數字能源產業轉移項目。

(四)加強宣傳引導。強化全社會節能低碳意識,借助數字化手段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利用各類宣傳平臺,加強對全市數字能源低碳示范區建設全方位多渠道宣傳推廣,提升示范區內重點項目社會影響力,形成數字能源產業發展良好輿論氛圍和招商環境。

(五)加強績效評估。以目標為導向,定期對先行示范區和示范項目建設情況開展跟蹤分析、督促檢查和效果評估,必要時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評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對實施成效明顯的區縣和引領作用突出的示范單位給予表彰,并加大支持力度,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交流。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日本少妇XXX做受|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一本久久sm热国产片|永久免费毛片久久99|91精品国自产拍天天拍tv